10月28日,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了關于檢查本市貫徹實施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》情況的報告。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副組長、市人大城建環保委主任委員崔明華說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實施以來,全市上下共同努力,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?!豆虖U法》修訂后,本市根據《固廢法》第四章和《條例》規定,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措施,不斷鞏固垃圾分類成效。
目前,生活垃圾分類全程體系基本建成。本市已完成2.1萬余個分類投放點規范化改造;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總能力從2018年1.76萬噸/日上升到2.84萬噸/日??苫厥瘴锘厥辗阵w系基本成型。已在全市建成可回收物交投服務點1.5萬個、中轉站201個、集散場10個,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約7000噸,并已基本實現玻璃和泡沫塑料的本地再利用。
另外,本市積極探索“互聯網+”的回收模式,一些住宅小區通過配置信息化終端實現回收服務的智能計量稱重、軌跡定位、數據比對,一些街鎮數據信息化平臺實現了可回收物源頭可追溯、過程可追蹤、信息可查閱的全流程閉環管理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習慣逐漸養成。經過力度空前的社會動員,不同年齡、不同層面的市民都參與到生活垃圾分類之中,垃圾分類已基本成為市民的自覺行為。2019年以來,在住房城鄉建設部每季度對全國46個試點城市垃圾分類考核排名中上海始終保持第一。2021年上半年,全市濕垃圾、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分出(回收)量較2019年上半年分別增長89%、1.65倍和14倍,干垃圾處置量較2019年上半年下降28%,“三增一減”效果顯著。
一年來,本市在固廢污染防治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,做好固廢污染防治工作任務仍然十分艱巨。“檢查發現,相對于法律要求,本市固廢末端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能力仍存在短板?!贝廾魅A說。比如濕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還存在不足。目前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的標準體系還不健全、出路尚未有效建立、就地處置技術還不成熟,廣泛應用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。濕垃圾處置能力還存在缺口。由于工藝路線、設施調試等原因,明年年底濕垃圾處理能力仍將存在一定缺口,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標還有一定壓力。
“要用超前思維建設固廢末端處置設施?!笔腥舜筘斀浳魅挝瘑T戴柳認為,要加強對本市未來發展的研判,前瞻性的預判濕垃圾等固廢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能力的需求,明確生活垃圾等固體廢物處置的目標及硬件設施建設的時間表、路線圖,確保本市能夠按計劃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,在規劃濕垃圾處理能力時,不僅要考慮當前,還要考慮長遠,特別是五大新城建設導入人口的垃圾產生量,多考慮極端情況,不能僅僅滿足于處置能力的平衡,要努力破解處置設施建設中的鄰避效應,落實固廢利用處置設施用地保障,確保規劃中固廢利用處置項目及時落地。
戴柳還建議,大力扶持資源化利用的全產業鏈。固廢處置是一個很大的產業,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,建議相關部門盡快研究制定相關產品規范及綜合利用標準,出臺扶持政策,拓展產業利用渠道,加速形成資源化處理的全產業鏈,同時加大資金投入,推動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力度,抓緊破解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技術問題。
執法檢查報告還指出,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還不夠暢通。低價值可回收物補貼標準不夠精準,回收企業對泡沫塑料等體積大、密度小的物品缺乏積極性?;厥掌髽I與循環利用企業尚未實現有效對接,不少再生資源還需要運到其他省市進行利用。代表們建議,相關政府部門加快完善配套政策,完善低價值可回收補貼政策,加強骨干企業培育,支持龍頭企業打通前端分類回收,后端處置的產業鏈。
“本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用法律武器、法治方式破解難點堵點問題,把《固廢法》的重要制度措施執行到位?!贝廾魅A說,要持續提升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水平。抓住本市當前垃圾分類的有利形勢,持續用力、精細管理,進一步加快投放、收集、運輸、處理硬件設施建設,進一步提升生活垃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,抓緊解決生活垃圾分類依靠信息技術而非人力管理、濕垃圾破袋依靠技術手段而非人工等問題,真正把這件利國利民的大事做成做好。
咨詢熱線
400-9977-229 13341311140垃圾分類回收 餐廚垃圾處理設備 油水分離器 廢氣處理 果蔬垃圾處理設備 污水處理 微生物發酵 大型餐廚垃圾處理設備 廚余垃圾處理設備 餐廚垃圾處理設備 湘ICP備16012419號 MVR蒸發器 健身教練培訓報名 國內健身培訓機構 私人健身培訓 私人健身教練培訓 賽普健身學院